自贡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中心
返回首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机构设置 工作动态 城市绿化 办事指南 政策法规 专业服务 园林城市工作专栏 园林信息库
你的位置:首页>专业服务
关于做好寄生植物菟丝子防控工作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14-06-23  浏览次数:1902

  自贡市园林局

关于做好寄生植物菟丝子防控工作的

通  知

 

各区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荣县、富顺城乡管理执法局,高新区园林局:

目前,正值菟丝子寄生高发季节,经调查,我市多处环保林地、防护林地、道路绿地等城市绿地出现菟丝子寄生现象,并有逐步扩大漫延的趋势。菟丝子为全寄生植物,具有繁殖速度快、覆盖面积大、反复性的特点,为切实开展好我市城市区域菟丝子防控工作,有效巩固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调查辖区病害情况,切实做好菟丝子的清除和防控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菟丝子生长习性

菟丝子为旋花科、菟丝子属的一年攀绕寄生草本植物,无根,细胞中无叶绿素。茎藤细长、丝状,叶片稀少、鳞片状,花小,淡黄色或粉红色,果实为球状蒴果,内有种子2~4枚。菟丝子利用攀援性的茎攀附在其他植物上,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位发育为特化的吸器,进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维生。夏秋季是菟丝子生长高峰期,开花结果于11月份。其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和藤茎繁殖两种,一是靠鸟类传播种子,或成熟种子脱落土壤,再经人为耕作进一步扩散,菟丝子种子小而多,寿命长,极易混杂在农作物园艺植物种子中,次年播种后,菟丝子也随之发芽;另一种传播方式是借寄主树冠之间的接触由藤茎缠绕蔓延到邻近的寄主上,或人为将藤茎扯断后有意无意抛落在寄主的树冠上,随后长出吸盘侵入寄主维管束,建立寄生关系。

二、主要危害

在我国已发现的菟丝子大约有10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为中国菟丝子和日本菟丝子两种。中国菟丝子茎细、花少、种子小,主要寄生豆科、藜科、菊科、茄科等多种草本植物,可危害一串红、翠菊、美女樱、长春花、菊花、地肤、石竹、彩叶草、三叶草、金露花、白蝴蝶、红背桂、勒杜鹃等植物;日本菟丝子茎较粗、花多、种子大,主要寄生于木本植物,可危害杜鹃、六月雪、山茶花、木槿、紫丁香、榆叶梅等。

花卉苗木受害时,枝条被寄生物缠绕而生缢痕,生育不良,树势衰落,观赏效果受影响,严重时嫩稍和全株枯死。由于菟丝子生长迅速而繁茂,极易把整个树冠覆盖,不仅影响花卉苗木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且营养物质被菟丝子所夺取,致使叶片黄化易落,枝稍干枯,长势衰落,轻则影响植株生长和观赏效果,重则致全株死亡。

三、防控技术

在了解菟丝子的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综合运用园艺、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将菟丝子的危害控制在其生态经济危害水平之下。

(一)组织措施:各区县要组织专业人员重点对城市区域绿地开展全面普查监测,发现疫情务必做到及时除治,摘除菟丝子藤蔓,集中烧毁或深埋,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要坚持定期监测,落实预防措施,及时消除隐患,避免疫情发生,掌握在菟丝子幼苗未长出缠绕茎以前除灭;对新建项目绿化用苗(种)加强检疫力度,防止菟丝子种子混入。

(二)技术措施:人工铲除结合药剂防治,重点应抓好以下环节:1.加强栽培管理。结合苗圃和花圃管理,于菟丝子种子未萌发前进行中耕深埋,使之不能发芽出土,(一般埋于3厘米以下便难于出土);2.人工铲除。春末夏初检查绿地,一经发现立即铲除,或连同寄生受害部分一起剪除,由于其断茎有发育成新株的能力,故剪除必须彻底,剪下的茎段不可随意丢弃,应晒干并烧毁,以免再传播。在菟丝子发生普遍的地方,应在种子未成熟前彻底拔除,以免成熟种子落地,增加翌年侵染源。3.喷药防治。在菟丝子生长的5-10月间,于树冠喷施6%的草甘磷水剂200-250倍液,(5-8月用200倍,9-10月气温较低时用250倍)施药宜掌握在菟丝子开花结籽前进行。最好喷2次,隔10天喷1次。